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二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真灼财经 >  IPO >  正文

海西新药(02637.HK)仿创双轨驱动高盈利,创新管线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5-10-20 19:43:52

字号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近热度持续攀升,截至目前 18A 上市公司数量已逼近 80 家,轮候名单中仍有约 30 家待过会,年内规模或突破 85 家。若说 18A 新股以 高成长预期吸引资本目光,那么具备稳定收益与盈利的成熟药企则凭借 确定性 + 成长性成为板块中坚 —— 海西新药(02637.HK)正是其中代表。公司近期启动全球发售,拟发行 1150 万股 H 股(含 115 万股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最高发售价 86.40 港元作为福建省首家、全国前五家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生产批件的药企,海西新药以 仿制药稳基盘 + 创新药拓增量的双轨模式,在消化、心血管等成熟领域站稳脚跟,同时向肿瘤、眼科等创新赛道突破,其投资价值值得深入审视。

 

海西新药并非依赖融资的早期生物科技公司,而是已进入稳定商业化阶段的综合性制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能力于一体。公司深耕中国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治疗领域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其已商业化的仿制药覆盖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炎症疾病,该等领域 2023 年占中国医药销售总额超 25%;同时自主研发 4 款创新药,布局肿瘤、眼科、呼吸疾病等未满足临床需求赛道,形成 仿制药提供稳定现金流、创新药打开增长空间的互补格局。

 

公司 2024 年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2023 年获评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与生产实力获官方认可。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建立 37 项专利的全球专利组合(含 18 项海外专利,覆盖美、日、澳及 29 个欧洲国家),为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核心保护,同时搭建 多靶点创新药开发平台仿制药开发平台两大技术基石,支撑管线持续迭代。

 图片1.png

图片来源:招股书

仿制药是海西新药当前的 现金牛业务,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15 款仿制药,其中 4 款入选国家 VBP4 款入选省级 VBP,凭借 以价换量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打通全国性销售渠道。

 

从核心产品表现看,海慧通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入选第八批国家 VBP2024 年贡献收益 1.873 亿元,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 59.3% 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该品类中排名第一,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 爆款;其作为高血压 + 高血脂的复方制剂,直击中国老龄化下的慢病管理需求,2022-2024 年销量从 168.7 千片激增至 8548.3 千片,放量趋势显著;而安必力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中国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枸橼酸莫沙必利仿制药,入选第四批国家 VBP2024 年收益 1.46 亿元,市场份额 25.7% 排名第二;作为消化动力药,覆盖全国多省份,2024 年销量达 32939.4 千片,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提供高性价比选择。image.png

 

图片来源:招股书

 

VBP 的红利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助力公司构建全国性渠道网络。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海西新药的销售网络已触达超 18,000 家医院(含 5,100 余家三级 / 二级医院)及 22,000 家药店,覆盖中国所有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为后续新品商业化奠定基础。

 

若说仿制药是 基本盘,创新药则是海西新药未来的 增长引擎。公司所有创新药均为内部自主研发,拥有全球商业权利,管线聚焦肿瘤、眼科等高壁垒领域,其中两款核心在研药物C019199HXP056已进入关键开发阶段此外,公司还有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创新药,分别针对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管线布局兼顾 成熟靶点验证前沿治疗需求,风险分散且成长路径清晰。

 

财务表现是海西新药商业化能力的直接佐证。2022-2024 年,公司收益从 2.125 亿元增至 4.667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50.3%;净利润从 0.69 亿元增至 1.361 亿元,复合增长率 41.2%,增速显著高于中国医药市场 1.0% 的平均增长水平(2024 年数据)。截至 2025 5 31 日五个月,公司收益 2.492 亿元、净利润 0.902 亿元,延续高增长态势;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稳定在 81%-84%,净利率 29.2%-37.1%,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仿制药业务的强盈利属性。

image.png

图片来源:招股书

 

生产端,公司此前依赖 CMO 代工,目前正构建自有产能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福州长乐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约 90,000 平方米,2024 12 月已获福建省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设计年产能达 20 亿片口服固体制剂(药片及胶囊),2025 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处于工艺验证阶段,计划年底前投产。未来两年将分阶段转移大部分生产至该基地,同时保留 CMO 合作作为补充,既降低成本,也为管线放量提供产能保障。

 

根据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规划,海西新药拟将约 52%4.41 亿港元)用于研发以推进管线、23%1.95 亿港元)提升研发能力与合作、8%0.678 亿港元)增强商业化能力、7%0.594 亿港元)优化研发生产系统、10%0.848 亿港元)作为运营资金。这一分配凸显 研发优先、产能配套、渠道补强的战略思路,与公司 仿创双轨模式高度契合。

 

 

中国医药市场正从 仿制药替代创新药突围转型,海西新药既拥有 VBP 加持的成熟仿制药业务提供确定性,又具备自主创新药管线打开增长天花板,同时依托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资质与 MAH 优势,在政策支持下有望进一步巩固竞争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相较于纯 18A 公司的高风险,海西新药 盈利 + 成长的双重属性更具吸引力,随着长乐生产基地投产、创新药临床推进,其价值有望逐步兑现。

 

上市首日,海西新药收报104.2港元,较开盘价上涨17.8港元,涨幅达20.60%。盘中最高价达到117.8港元,全日成交239.88万股,成交额为2.72亿港元,总市值达82.01亿港元。1760961199281644.jpg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