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 年 10 月 07 日 星期二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真灼财经 >  ESG >  正文

央视聚焦储能行业:成本下降需求上涨,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5-10-04 08:27:03

字号

9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围绕储能市场“一芯难求”的火爆现象进行专题报道。报道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1.8亿千瓦以上”发展目标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并直接推动储能行业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向好。

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访时表示,储能项目经济性提升是拉动本轮需求增长的核心因素,“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已低于2毛钱,当前行业正经历更大容量电芯的升级,新一代电芯有望降低系统成本约40%”。



央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国内储能电芯的需求十分强劲,头部电池企业均表示工厂已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初。



远景田庆军认为,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呈四六开趋势,未来具备国际化交付能力的企业将进一步拔得市场头筹。2025年上半年,工厂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电芯出口比例超50%。

目前,远景在全球拥有10座已投运的电芯制造基地,累计交付超50GWh储能电芯。值得一提的是,远景动力在美国田纳西的工厂今年4月正式投产,成为北美首条本土建设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线,目前正加速爬产。配合中国沧州基地大电芯的产能爬坡,预计远景电芯明年交付量将实现翻倍增长。除了储能经济性提升拉动需求外,储能电芯的技术迭代也助推了本轮供应紧张。当前正处于从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电芯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远景田庆军强调,当前多数主流厂商将资源聚焦于下一代产品研发与产能建设,推动大容量电芯的规模化应用是推动储能平价的关键路径。远景是行业最早一批量产300+Ah、500+Ah储能电芯的企业,目前两代产品订单饱满,其最新一代700Ah+产品也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



9月24日,我国宣布2033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明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风电、光伏需新增装机约19亿千瓦,这将同步催生对储能系统的巨大需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在央视采访中表示,新能源装机每年增长2亿到3亿千瓦,对储能的需求是巨大的。储能自身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增加,使储能的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需求驱动和自身发展驱动的双轮驱动结果,正好在需求和供给方面达成了一个契合点。

今年以来,中国告别“政策强配”,转向“价值探索”,关注如何参与电力交易创造收益,电站项目逐步跨越盈利拐点,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但行业仍需警惕非理性竞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自2024年以来,远景田庆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行业应警惕无序竞争 —— 8月12日,田庆军在EESA上海储能展上表示,行业近1/3系统集成商正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这种恶性竞争模式已开始向海外市场蔓延。这不仅严重威胁储能电站的安全与效益,更可能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对此,田庆军提出三个核心对策:一是建立科学的行业标准与体系,从安全、寿命、能效等维度识别优质产品;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建立产能预警体系,同时加快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为储能创造稳定的盈利模式;三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储能健康降本。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