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五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真灼财经 >  财经 >  正文

致同:近四成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仍未为26年新气候规定强制披露做好准备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5-10-23 11:36:51

字号

2025年10月23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第十四次《香港企业管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型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披露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尤其是在气候相关披露和绿色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然而自2026年1月1日起,大型股发行人必须按新气候规定作强制披露,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尚未做好准备。

 

为了更符合国际标准,香港交易所已更新其ESG披露守则,并强制要求企业全面披露其气候相关的管治、策略、风险管理、及指标与目标。根据调查所访的提前接纳新规定试行期的情况,41%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准备不足,情况令人关注。这些公司的披露内容规模且素质不足,尤其在风险管理与气候目标方面,这将导致企业面临合规失效及声誉损害的风险。

 

仅有10%的公司准备充分,能够提供全面的披露、精准的量化数据,遵循获认可的框架并采用第三方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地产及建筑业(50%)以及公用事业(30%)在气候披露准备方面表现领先,主要因其具备广泛的重大影响。

 

2024年,95%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较2023年提升了6%。88%的公司的ESG报告取得独立验证,同比增长8%。然而,只有11%的公司披露了气候变化财务揭露的量化影响,仅4%的公司展示了详细及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夏其才先生表示:「企业对气候变化的财务影响仍未采取积极、适当或管理层自上而下的参与或投资者信任。随着越来越近的气候披露强制期限,预期迟早需在审计师发现漏洞前进发。随着2026年起采取强制生效日期迫近,我们促请尚未充分准备的企业立即采取行动,提升气候相关排放数据及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报告质量。除符合合规要求,主动采取气候适应措施,更能增强企业的韧性及提升市场信心。尽管香港交易所已在披露标准方面有所进展,惟要有效推动企业超越表面披露,仍有赖更清晰的指引及完善的执行规则。」

 

致同(香港)分析了105家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的2024年度报告及ESG报告,以评估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中的大型企业在气候相关披露、验证、绿色金融和科技创新等议题上的披露水平。

 

绿色金融发行量激增,10家公司各发行逾500亿港元

 

致同的调查报告指出,在2024年的ESG报告中,有10家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披露其绿色债券规模超过500亿港元,较上年增长20%,凸显出香港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迅速成长。这趋势经明确反映出在支持中性和日益严格的ESG披露要求的推动下,香港正逐步崛起为亚洲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

 

整体而言,37%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在其ESG报告中提及绿色金融工具,按年增长3%。在提及绿色债券或ESG融资的41家公司中,有56亿(88%)已显示银行参与程度,涉及半打有所提升,86%的发行人亦披露具绿色融资规模,显示融资任务达成逐步理想。

 

在发债的主要行业:综合企业(100%)、金融业(95%)和地产及建筑业(69%)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持续领先,能源与可持续能源与电讯(43%)在讨论绿色金融方面展现最强劲的增长,反映各行业对应对ESG风险的兴趣正在提升。

 

金融业、材料业、地产及建筑业、电讯与公用事业的所有公司均已发行绿色债券,相比2023年有显著增长。这变化可能源于上述行业资本密集的特性,以及绿色项目所带来的更多融资。相反之下,必需消费品、能源、医疗保健、工业及资讯科技等行业的企业则未有发行绿色债券,与去年情况一致。

 

绿色金融的整体规模显著扩大。2023年,超过半数的绿色金融发行额在100亿港元或以下。而2024年,78%的发行额都超过100亿港元,追踪市场趋势持续向上,亦反映在高风险排放、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可持续资本配置的战略重要性正不断提升。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陈剑峰顾问合伙人女士表示:「在全球减碳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表现亮眼,然而,要维持领导地位,仍有前进的空间。建议在发行绿色债券时遵循国际标准以拓展海外投资者基础,同时,增加出具担保,购买碳储或国际认证等主要由欧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标准指引(2030年路径加强版),欧盟通过《碳边境关税规程》,可见港政府和企业在进取上更保持一致性,並展现其致力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可持续金融枢纽的角色,以及连接亚洲与欧洲潜在的市场。」

 

2026年网络安全法将至,人工智能(AI)治理仍显不足

 

超过半数(56%)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提到,已部署或计划部署AI技术以提升ESG数据收集及报告的准确性。另有72%的企业在其ESG报告中强调网络信息安全议题,较2023年显著增长10%。香港《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电脑系统)条例》将于2026年1月生效,能源、金融、医疗保健、通讯、交通等重要行业的运营机构正面临更大的法律与运营压力,亟需强化网络安全韧性。

 

自动化的风险引发社会对数据隐私、渎职行为及合规问题的关注,值得行业监管框架仍有待完善。仅有69%的公司披露了AI相关策略或IT合规提升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提及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国际标准ISO 42001,这凸显出企业在AI运用与监管与全球标准接轨方面存在重大缺口。

 

此外,调查报告发现,2024年有34%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将新制政策与ESG关键绩效指标(KPI)挂钩,但仅有10%披露具体执行规则。

 

夏其才先生总结道:「网络安全与AI治理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维系持份者信任、应对日益严格监管要求的关键环节。随着新气候规定强制披露即将实施,香港上市公司必须加快ESG方面的转型进程。企业的重心应放在「数据」与「合规」上,包括投资建设稳健的数据系统、引入独立验证,并持续关注标准,这不仅是合规的需要,更是企业在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与数码创新的经济环境中,争取未来投资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zt.jpg

致同香港咨询高级经理翁伟聪先生(左) 及 致同香港咨询合伙人夏其才先生(中) 及 致同香港咨询副总监严欣琪女士(右)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